【导语】近日“关税”成为市场热点,尤其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也加征关税,贸易问题升级,对丙烯腈产业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从多方面来分析对丙烯腈产业链的影响情况。
背景:近日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1.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2.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数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对中国34%,对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日本24%,印度26%,韩国25%,泰国36%,瑞士31%。基准关税生效日期为4月5日,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为9日。另外25%的汽车关税将于3日生效,汽车零部件关税于5月3日生效;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也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关税调整 对丙烯腈基本面的直接影响甚微
此次互加关税,对丙烯腈自身来说直接影响甚微。进口方面来看, 自2024年丙烯腈开始施行最惠国税率,丙烯腈进口依存度下滑至1.8%附近,且来自中国台湾的货物占比接近80%,美国地区全年进口量不足2000吨;从出口方面来看,2024年丙烯腈总出口量22.7万吨,其中出口至韩国和印度的占比接近80%,无出口至美国的货源。因此,从丙烯腈自身来说,此次关税调整,直接影响非常有限。

互加关税或致丙烷价增量减,影响上游丙烯价格
从丙烯腈产业链条来说,上游原料丙烯PDH生产工艺占比超过30%。而国内丙烷主要依赖于炼厂副产,体量相对有限,国内PDH装置的原料大多来自于进口丙烷,PDH装置的丙烷需求量在国内丙烷总需求中的占比接近50%,而中国丙烷进口货源又主要来源于北美。2024年美产丙烷进口量1731.59万吨,占国内丙烷总进口量的59.23%。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无疑将导致进口丙烷价格上升,进而引发丙烷进口量缩减,短期内进口丙烷的缺口又难以快速补齐。丙烷制丙烯生产成本的上升或导致国内部分PDH装置负荷下降甚至停工,进而导致丙烯供应缩减,利多丙烯价格。不过国内大多PDH装置配套下游且以PP为主,丙烯腈企业自身配套丙烯涉及PDH工艺的主要有江苏斯尔邦、浙江石化、辽宁金发,数量占比相对有限。进口丙烷成本增加,一方面影响主要原料丙烯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PDH生产成本增加,PDH制丙烯配套下丙烯腈生产装置盈利压力明显增大。
出口至美国成本增加 影响部分终端需求
中美互加关税,一方面影响丙烯腈的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对部分终端产品的出口也有影响。此次美国对等关税中涉及丙烯腈终端的产品主要为纺织品和家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0%附近,政策落地后,纺织品服装出口成本明显上升,化纤类产品需求端亦面临显著压力。然而丙烯腈下游产品腈纶自身体量较小,在整个化纤中占比不足2%,对丙烯腈需求来说影响较为有限。
而从家电方面来说,电子电器在ABS下游消费占比中超过60%,而终端家电的出口需求又占了家电消费的5-6成,其中白色家电大部分出口是在美国市场,美国对中国家电的关税政策调整后,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产品首当其冲,将显著增加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小家电如热水壶和电熨斗的出口关税增加,也使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和利润率下降的风险,直接影响ABS的内需,汽车等其他终端行业亦是如此。
此外,丙烯腈终端产品聚丙烯酰胺虽然出口贸易伙伴包含美国,但2024年全年出口占比不足4%,因此此次关税调整对聚丙烯酰胺出口影响较为有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此次中美互加关税,对丙烯腈自身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主要原料丙烯的PDH生产成本、终端纺织、家电及聚丙烯酰胺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短期来看互加关税对丙烯腈产业链的影响偏负面,但关税调整的后续问题仍在发酵,全球各国如何应对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实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