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关税”成为市场热点,尤其在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也加征关税,贸易问题升级,对苯乙烯产业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将从多方面来分析对苯乙烯全产业链的影响情况。
背景: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特朗普公布对等关税措施:1.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2.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数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其中,对中国34%,对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日本214%,印度26%,韩国25%,泰国36%,瑞士31%。基准关税生效日期为4月5日,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为9日。另外25%的汽车关税将于3日生效,汽车零部件关税于5月3日生效;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也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从对华关税的力度看,中国进口产品此前已被征收20%的关税,在此基础上再征收34%的关税,今年以来将累计加征了54%的关税。
首先,关税问题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及终端需求,从宏观情绪及国际油价来看已经明显走弱,苯乙烯金融属性较强,也将直接影响苯乙烯市场弱势。其次,对于苯乙烯原料纯苯和乙烯来说,此次对等关税间接对中国纯苯市场存在一定利空影响,对乙烯市场价格或有一定利好支撑。然后,对于苯乙烯自身进出口来看,基本无影响。最后,对于苯乙烯直接下游三S来讲,中国与美国的进出口绝对值较小,几乎无影响;而三S内需或受关税间接影响有减弱可能,因终端家电、汽车等产品被加征高关税,终端家电出口占家电消费需求的5-6成,其中的白色家电大部分出口美国市场,故终端外需或受到冲击,影响三S直接需求减弱。
对等关税对苯乙烯原料纯苯和乙烯影响不一
中国纯苯因其副产品属性,产能扩张有限,并得益于下游投产较多、一直保持供不应求的格局,2024年中国纯苯进口431万吨,进口依存度在17%。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是韩国,近五年一直保持在中国纯苯进口量的一半比例附近。而韩国是全球纯苯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大陆也是韩国纯苯的最主要的出口方向,2024年71%的纯苯出口至中国大陆,20%的纯苯去往美国。对等关税中美国对韩国加征25%的税率,预计增加韩国出口纯苯的成本,使得韩国纯苯出口至中国大陆的量有增多预期。

2025年来看,韩国纯苯出口至美国的数量较2024年已有所下降,平均每月减少2.34万吨。主要是一方面2024年随着调油需求的降温,甲苯歧化装置的生产利润陆续修复,甲苯歧化装置于下半年重启,这直接导致2025年美国本土纯苯供应量增加,预计月增加5万吨附近;另一方面2025年美国调油需求未启动,需求减弱,且欧洲当地纯苯因下游苯乙烯减量间接供应增多可进行欧美套利,欧洲纯苯进入美国市场。后市来看,二三季度调油需求难启动,韩国去往美国的驱动力仍不足,而中国纯苯新增产能也预计陆续释放,也将一定程度挤压韩国纯苯,但近两三年预计纯苯仍会保持一定的进口依存度。故从纯苯行业供需格局来看,因对等关税影响,韩国对美国出口纯苯压力增大而出口至中国的纯苯增多对中国纯苯市场存在一定偏空影响。
对于原料乙烯来看,2025年中国乙烯进口依存度在6.43%,从美国进口量较少,可忽略不计;而2025年中国乙烯年出口量在7.76万吨,也可忽略。故关税对乙烯的直接进出口影响有限。但中国乙烯生产厂家有乙烷裂解及混烷裂解工艺,需要进口乙烷。此次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里面包含乙烷,进口乙烷成本的增加或影响国内乙烷裂解制乙烯工厂的乙烯成本增加,国内乙烯价格或有上涨可能,同时关注是否会影响此工艺的乙烯厂家生产,间接影响配套的苯乙烯生产工厂开工,涉及的苯乙烯家数或3家。
中美互加关税对苯乙烯直接进出口基本无影响
随着中国苯乙烯供应能力的提升,以及海外需求不振,2024年中国苯乙烯进出口量均同比下降,其中进口量在40.76万吨,同比减少48.44%,进口依存度在2.55%;出口量在24.74万吨,同比减少32.39%,出口依赖度在1.55%。进出口体量都较小,本就对苯乙烯市场影响有限,与美国的进出口往来占比为0%,故对苯乙烯进出口方面无直接影响。间接来看,美国是主要的苯乙烯出口国,主要出口至欧洲、北美洲地区;而韩国近两年也随着国内苯乙烯装置陆续退出成为净进口国,主要从中国、日本等过购买苯乙烯。故间接对苯乙烯市场也未有影响。
对等关税对苯乙烯直接下游及终端有一定影响
产品 | 原关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 | 自美国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比例 | 原关税的具体情况 | 出口美国量占整体出口总量的比例 | 调整后对等关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 |
ABS | 31.50% | 0.34% | 31.5%(最惠国关税6.5,301关税25%,合计关税31.5%) | 0.6%左右 | 34% |
PS | 31.50% | 0.38% | 31.5%(最惠国关税6.5,301关税25%,合计关税31.5%) | 0.47%左右 | 34% |
EPS | 31.50% | 37.19%,总量仅有0.38万吨 | 31.5%(最惠国关税6.5,301关税25%,合计关税31.5%) | 24年全年出口量仅有17吨 | 34% |
对下游三S来看,三S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东南亚、欧洲及南美地区,中美互加关税对三S直接进出口影响较小。
对终端产品来看,电子电器(包含家电)对PS/ABS的内需占比在5-6成,而终端家电的出口需求又占了家电消费的5-6成,其中白色家电大部分出口是在美国市场,美国对中国家电的关税政策已从24%增加至45%(叠加后),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产品首当其冲,将显著增加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而小家电如热水壶和电熨斗的出口关税将增至56.7%,高成本环境使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和利润率下降的风险,也会直接影响三S的内需减弱,汽车等其他终端行业亦是如此。
加征关税会直接影响企业出口成本,如果中国企业无法减缓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那么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竞争力会下降,甚至部分低利润的产品市场份额将逐步被替代,虽然部分头部企业有产能外迁的情况和实力,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或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且美国对东南亚国家也同样加征关税,虽与中国存在一定关税差,但部分产能外迁至东南亚的企业前期优势也被削弱,而具有中国本土供应链的综合韧性和优势间接得到加强。而家电的出口在总消费当中占比较高,因此加征关税对于中长期家电行业影响不容忽视。
综合来看,关税问题短期对苯乙烯产业链带来的影响多偏负面,对全球的相关生产及贸易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全球供应链的格局能否重塑、贸易流向或也重新划分,后市挑战与机遇并存,成本管理、风险控制、供应链风险多元化分散、创新能力、灵活调整策略等或是企业应对全球贸易危机中的一些方式。但对等关税的后续问题仍在发酵,全球各国如何应对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要实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