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5月10-1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高层会谈,最终达成阶段性缓和措施,中美贸易战暂时告一段落。随着双方就暂停部分关税达成共识,市场未来走势预期相对乐观。石油化工产业链受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和进口依赖度较高的石化产品成本压力减轻。

2-3月美连续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4月2日美启动 34%“对等关税”,中方同步反制;4月8-11日美方两度将税率提升至84%、145%,中方跟进至84%、125%;5月10-11日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暂停部分关税、保留10%税率共识;5月12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宣布阶段性缓和并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
中美关税博弈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显著影响,石油化工产业链首当其冲。
中美会谈达成共识 石化产品对美出口成本明显下降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出口结构较为多元,2024年部分石化产品出口依赖度超过30%,其中聚合MDI等少数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多数其他石化产品的出口依赖度则不高。近期受中美关税战再升级影响,对美出口关税税率大幅提升,成本压力增加明显,导致对美出口依存度偏高产品外销阻力增加。伴随关税冲突阶段性缓解,对美出口关税税率明显回落,利好产品外销,支撑市场走势偏强。

2024年聚合MDI出口依赖度高达55.23%,其中美国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占比22%。中美贸易战下,聚合MDI对美出口关税税率由未加征前的31.5%持续攀升至176.5%,成本压力增加明显,对美出口受阻。国内货源压力增加,叠加下游需求亦受关税影响走弱,市场价格承压下行,春节后价格自18750元/吨跌至14000元/吨低位,跌幅4750元/吨。近期伴随关税问题阶段性缓解,聚合MDI对美出口关税降至61.5%,虽仍高于加征关税前的30%,但有助于支撑国内聚合MDI出口,下游需求改善,市场偏强预期。
制冷剂R152a出口依存度同样较高,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R152a总量在13132.33吨,较2022年增长1.84%,美国稳居我国贸易伙伴榜首。R152a出口关税由加征前的23.75%一度升至127.75%,对出口成本影响较大,从而对中国氟制冷剂直接或间接出口造成一定阻力。暂停部分关税达成,R152a对美出口关税降至53.75%。
原油和LNG出口依存度不高,但关税政策变化同样影响其出口关税。原油、LNG在加征关税之前,出口税率均为0%,随关税节点分别涨至10%、20%、54%、145%。近日伴随关税阶段性缓解,原油对美出口关税降至20%,LNG对美出口关税降至30%。值得注意的一点,原油、LNG出口依存度相对有限,但进口依存度维持高位,中美关税博弈同样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石化产品生产端造成一定冲击。
中美会谈达成共识 石化产品对美进口成本明显下降
图2显示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高,2024年中国丙烷进口依存度86.24%,其中美国进口占比59.23%。关税政策主要影响丙烷进口格局,目前中国丙烷进口商多转为进口非美货源为主,但因美国进口占比相对较高,市场短期调节难度较大,叠加成本及供应缩减预期支撑,丙烷价格连续走高。乙烷进口来源单一,自美国进口比例100%,但海关总署表示“在途货物”暂不加征关税,暂未受到较大影响。原油进口依存度高,但美国进口占比不足2%,因此关税消息公布后,原油盘面价格下跌明显,然后期供应可从中东及其他区域进行补充,影响相对有限。石油焦市场来看,美国加征关税主要影响湖北地区使用美国进口低硫弹丸燃料的玻璃厂,其他区域暂无影响。PA66市场来看,美国进口量占主流地位,加征关税后进口成本提升,部分进口PA66需求可能被国产料替代,但对下游需求端打压更为明显,PA66价格继续下跌。

乙烷、丙烷、丁烷、石油焦、乙二醇、PA66、硫磺、复合肥加征关税趋势一致,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对等关税”之前,自美国进口关税税率保持稳定;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并中国反制之后,上述产品关税陆续加征34%和91%,此后经双方会谈达成共识,决定将90天内34%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同时双方保留10%的加征关税,取消91%的加征关税。目前乙烷、丙烷、丁烷、硫磺、复合肥自美国进口关税税率均为11%,石油焦13%,乙二醇15.5%,PA66为55%。原油加征关税前出口关税税率0%,首次加征10%关税后出口关税税率10%,加征34%关税后税率涨至54%,加征91%关税后涨至125%,目前关税税率20%。LNG关税加征前出口关税税率0%,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中国自美国进口关税税率涨至15%,加征34%关税后涨至49%,加征91%关税后涨至140%,目前关税税率25%。
此次关税税率下调,自美国进口成本降低,市场对于美国货源流入预期增加,供应端压力缓解。丙烷市场来看,美产丙烷进口预期增加,未来国内丙烷供应压力特别是进口缺口或有所补充,丙烷进口到港价格或出现回落,有助于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同时有助于丙烷深加工装置开工负荷提升。乙烷市场来看,进口乙烷货源或将恢复常态,乙烷制乙烯开工负荷存提升预期,原料需求增量,乙烷市场或迎转折。近期受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带动,乙二醇市场心态好转,当前下游聚酯开工高位,叠加部分乙二醇装置计划外检修,乙二醇供需结构进一步优化。天然气下游需求将收获一定利好,但预计回弹幅度有限,同时,如低关税持续,美国供应或大概率在淡旺季过渡期间恢复,届时将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
综上所述,中美关税会谈取得阶段性进展,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双方均保留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均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关税调整为中国能化市场带来结构性机会与挑战。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聚合MDI、制冷剂受益明显,前者关税降低、后者转口成本下降;丙烷、乙烷进口依存度高,预计到岸成本降低,有利于PDH产业链盈利修复,但伴随中国丙烷进口多元化进程加快,美国货源占比缩减;进口依赖度提升的丁烷受国内异丁烷脱氢产能扩张影响,对外依存度预期下降;PA66进口依赖度下降,关税降低下高端改性料进口增加,但需防范国内产能过剩压力。短期关税窗口期内,相关企业或加速订单交付和库存周转,支撑市场偏强运行。中长期需拓宽供应链多元化渠道,增强技术优势,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以实现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