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上半年,原料棕榈油产地价格先涨后跌,上涨阶段涨幅超预期对下游构成提振,国内油脂化工品价格阶段性上涨;但是,国内需求端存在向上负反馈,内外盘出现倒挂,由此导致国内油脂化工品的进口量和利润都出现萎缩。下半年,原料端仍对油脂化工市场构成提振预期,重点关注预期兑现情况。
上半年油脂化工市场量→价→利回顾
量:原料价格超预期上涨,油脂化工品进口多减少增
2024年上半年,棕榈油市场先涨后跌,其中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市场价格最低点为1月初的3624令吉/吨,最高点为4月初的4401令吉/吨。1月-4月初,在产地减产提振下,棕榈油外盘涨势连续超出预期,国内进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国内棕榈油进口萎缩明显。1-5月,中国进口棕榈液油89.07万吨,同比下降35.59%;进口棕榈硬脂32.19万吨,同比下降30.52%。

就近五年同期进口水平来看,今年1-5月棕榈硬脂的进口缩量相较于棕榈液油更加明显。原因一方面在于产地棕榈油精炼减少,工棕库存低位,24度棕榈油与工棕之间的价差转负,国内工棕进口减少;另一方面,自从印度尼西亚调整棕榈油出口税费政策以来,近年国内进口氢化油以替代工棕的进程也在推进。1-5月中国进口氢化油36.91万吨,同比增长37.24%,为近五年中最高水平。

在具有原料优势的背景下,东南亚油脂化工行业的产业成熟度较高,国内油脂化工品普遍具有较高的进口依存度。所以原料棕榈油价格的超预期上涨也带动衍生品外盘价格强势,内外盘倒挂现象突出,所以从1-5月中国油脂化工品进口量的同比来看,多数产品进口量减少,且减幅明显,进口同比增加的产品数量少而且增幅小。

价:成本端存提振,但产业链价值链向下传导整体乏力
在价格趋势上,基于全产业链原料强驱动的属性,上半年中国油脂化工品市场价格整体跟随原料呈现先涨后跌的走势。但在价格涨跌幅度上,由于需求端的拖累,各产业链价值链的成本传导整体表现乏力。其中,硬脂酸市场传导相对顺畅:虽然需求托市力度不足导致市场上涨阶段相对于原料慢涨、少涨,但由于原料价格超预期上涨导致硬脂酸工厂原料供应缩减,所以成本端带动供应端发力,原料下跌阶段硬脂酸市场的跌幅也较为有限。相较之下,脂肪醇和甘油市场对原料端的提振反应一般,主要原因在于AES对脂肪醇、ECH对甘油的需求端负反馈较重。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月桂酸,因为市场体量较小,所以成本提振和供应收紧后对市场价格的提振更加明显,所以市场在上涨阶段的涨势更加有力、下跌阶段的价格也相对抗跌。

利:成本端与需求端矛盾难解,中间环节利润受挤压
由于成本端与需求端存在矛盾,价值链向下传导不畅,产业链中间环节利润空间明显受到挤压。2024年1-6月甘油、硬脂酸和脂肪醇的生产理论利润水平同环比均有萎缩。截至6月21日,上半年国内甘油理论生产利润为-9.62元/吨(同比-106%,环比-108%),硬脂酸理论生产利润为-598元/吨(同比-13%,环比-65%),脂肪醇理论生产利润-1249元/吨(同比-13%,环比-225%)。

下半年:风险之中观望预期能否兑现
如《棕榈油半年度总结:上半年跌宕起伏,下半年或破局上涨》所述,下半年原料棕榈油市场存在走高预期,预计能够继续为油脂化工市场提供主要的成本端提振。延伸到下游油脂化工品来看:甘油市场外盘价格或推涨,而国内下游有新增产能投产也使得需求有向好预期,据此预计下半年国内99.5%甘油价格或在4300-4800元/吨区间内整体向上运行。硬脂酸市场原料端提振预期逐步增强,基本面压力存在但有限,预计年中市场探底后价格逐步上移,下半年国产一级硬脂酸市场价格或在8300-9300元/吨区间整体向上。脂肪醇市场三季度存在原料阶段性提振及需求转暖的预期,价格或整体偏强,四季度需求有转弱可能,价格或僵持向下,综合预计下半年C12-14脂肪醇价格或在12500-13500元/吨区间内先强后弱运行。
由于经济周期转换,宏观面变化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放大,而油脂油料市场又持续受到天气影响,所以下半年仍需重点关注宏观、天气等风险点对预期的影响。当前来看,首先,基于美联储三季度降息的预期,棕榈油或跟随大宗商品市场向上波动;其次,三季度拉尼娜发生的概率较高,也给豆油和棕榈油市场提振预期;最后,三季度国内需求季节性改善的预期也从需求端给予市场提振,但同时需要关注全球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所导致的东南亚外商出口意向的变化,以及对我国油脂化工品的进口成本和套利空间的衍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