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惊现182% 化工行业超额利润与低利润率并存


卓创资讯 马英君、贾婷婷 编辑于 2025-04-11 11:21:16
收藏

【导语】化工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利润格局。高盈利产品集中于政策红利与刚性需求赛道,而利润承压品种则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冲击。未来一年,行业利润将进一步分化,政策约束、产能周期与成本需求博弈将成为三大核心变量。本文通过梳理当前高盈利产品及未来趋势,提炼关键规律,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政策红利:短期暴利的核心引擎

氟制冷剂R32与氯化钾是政策驱动型利润的典型代表。R32以182%的利润率位居榜首,直接受益于HFCs配额政策——2024年配额落地后,行业供应被严格限制,而下游空调需求随旺季放量,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叠加行业高度集中,龙头企业议价能力极强,R32价格年内涨幅超30%,预计2025年利润率将攀升至190%。氯化钾则以60%的利润率紧随其后,主因进口依赖度下降与国内春耕刚需支撑,国产企业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现货“货紧价扬”现象突出。综合来看,政策敏感型品种(如配额约束、贸易壁垒)在窗口期内利润爆发力极强,但需警惕政策退坡或国际竞争反噬风险。

供需博弈:紧平衡与过剩的利润两极

短期供需错配为部分产品创造高利润窗口,而长期产能过剩则成为利润关键压力。异丁醛(利润率24.37%)与三聚磷酸钠(利润率22%)是短期紧平衡的受益者——前者受新戊二醇扩产拉动需求,后者因环保限产导致供给收缩,两者均呈现阶段性价格冲高。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异丁醛2025年新增产能释放后,或从紧平衡转向过剩,利润率或向成本线回归;三聚磷酸钠若环保政策松动,盈利空间也将收窄。

产能过剩领域则面临利润塌陷。聚合MDI(利润率27.9%)因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出口量腰斩,叠加国内地产需求疲软,产能利用率降至70%,利润率或下滑至15%。合成氨与尿素表现堪忧——2025年合成氨新增产能500万吨、尿素新增550万吨,叠加用肥淡季需求转弱,两者利润率或分别压缩至10%和5%。

成本与需求博弈:产业链利润分配的关键战

炼油行业(吨油利润366元)是成本下行的受益者。原油价格预期走低,而汽柴油刚需支撑跌幅有限,炼化价差扩大,吨油利润或小幅提升至7%左右。反观MMA(利润率4.02%)、己内酰胺(利润率6.2%)等中间体化工品,原料成本高企与终端需求疲软形成“两头挤压”,利润率长期低迷。产业链中,具备成本控制能力或需求刚性的品种更具抗风险能力。

关注点与展望:向政策靠拢,向稀缺性突围

从短期视角来看,氟制冷剂R32(配额刚性)和氯化钾(进口替代)因政策红利与市场紧平衡的双重驱动,成为确定性最强的投资赛道,需及时把握政策窗口期。同时,异丁醛和三聚磷酸钠也可作为阶段性参与标的,但需注意其产能释放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从中长期视角分析,聚合MDI、合成氨、尿素等传统行业面临显著的产能扩张压力,其利润下滑趋势明确,投资者应谨慎规避。相较之下,炼油领域的成本下行趋势和醋酸乙烯的检修支撑,则显示出其边际改善的积极信号,值得重点关注。

长期来看,具备技术壁垒与绿色转型潜力的产业,如新能源化学品和部分可降解材料等,将突破传统周期限制,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分化延续,稀缺性与壁垒为王

化工行业利润分化本质是资源、政策与产能的再平衡。未来一年,仅少数品种(如R32、氯化钾)能维持高利润,多数产品将延续低毛利甚至明显亏损。投资者需摒弃“普涨”预期,紧盯政策风向与产能出清信号,在结构性分化中捕捉超额收益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