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山东鲁南醋酸酯龙头企业拟将20万吨乙酯转产丁酯,此次产能转移将重塑市场供需与竞争版图,短期内价格或承压,中长期静待供需平衡点出现。
醋酸丁酯作为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以及胶粘剂等终端产品中。近年来,该市场处于化工产业链中“需求稳定、供应集中”的相对平衡状态,产能变化有限。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目前中国醋酸丁酯年产能约为142万吨,其中江苏、广东、山东三省的总产能占比达到74%,山东地区的年产能为25万吨,占比为18%。

近期,山东鲁南地区醋酸酯类龙头企业计划将旗下一套年产能20万吨的醋酸乙酯生产装置通过技术改造转产为醋酸丁酯,这一决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改造完成后,山东地区醋酸丁酯的总产能将达到45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比例从17%提升至28%。这一转产决策是基于产品供需结构性变化与产品利润空间差异的综合考量。该企业在2019年之前拥有醋酸乙酯与醋酸丁酯各一条20万吨的生产产线,但在2019年因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将醋酸丁酯产线改造为醋酸乙酯产线。近年来,随着醋酸乙酯产能增速加快,成本和供应竞争压力日益凸显,众多企业开始拓宽产品线。相比之下,醋酸丁酯的盈利性明显优于醋酸乙酯。2024年理论生产数据表明,醋酸乙酯理论生产亏损142元/吨,而醋酸丁酯理论盈利243元/吨。此外,该企业自配有正丁醇与醋酸装置,进一步增强了成本优势。

此次产能结构的调整将对市场供需格局和价格体系产生显著影响:
供应端的变化:大型化装置增加,醋酸丁酯市场集中度分散。改造后,该企业将凭借成本和产能优势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全国醋酸丁酯年产能在20万吨以上的装置将增加至4家,行业CR3(前三家企业集中度)将从53%降至46%。短期内,部分中小厂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或转向定制化和差异化生产(如电子级高纯醋酸丁酯),市场整合加速。
区域竞争格局转变:当前醋酸丁酯的区域竞争并不明显,华东、华北、华南三足鼎立。华东地区在满足自用需求的同时,还是主要的出口地区;而华北和华南地区则更多地依赖区域内的自用。随着山东20万吨产能的投产,区域竞争格局将从现有的“三足鼎立”转向“山东产能内循环→华东承接出口”的新型布局,货源流向也将发生变化。
价格压力明显:近年来,醋酸丁酯的消费量增速缓慢,行业供需压力不减。若新产能如期投放,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价格可能面临较大压力,甚至跌破成本线。从中长期来看,若部分小型厂商被迫退出市场,或较低的价格提升其在同类型溶剂中的竞争优势,从而刺激需求端的增量,市场供需再度达到平衡点,价格有望回升至成本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