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量、出口量、净出口量
【导语】近年来,中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呈现净出口格局,国内稳健发展的表活行业为出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进口量逐步走低,不过一些高端表活仍需进口补充。近两年来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净出口已成为常态化,并且后续有望延续此格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量0.86万吨,环比下降2.01%;出口量5.30万吨,环比提升9.71%;净出口量4.44万吨,环比提升12.32%。
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量环比下降
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量环比呈现下降的趋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量0.86万吨,环比下降2.01%,同比下降15.9%。1-5月累计进口量4.19万吨,同比减少12.92%。从5月进口量的环比变化来看,2025年5月国内需求相对清淡,仅部分外部货源进入补充供应。

从进口贸易伙伴来看,5月位居前三的贸易伙伴为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累计进口量0.46万吨,占总量的53.19%。从1-5月累计进口量的进口贸易伙伴分布来看,马来西亚位居首位,进口量占比约19.76%;日本位居第二,进口量占比约16.91%;德国位居第三,进口量占比约12.26%。
从进口收发货地来看,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进口收发货地集中于江苏、上海、广东,累计进口量0.74万吨,占总量的86.09%。1-5月主要收发货注册地较去年无变化,上海、江苏、广东位居前三。2025年1-5月,TOP3进口收发货地进口量3.73万吨,占比89.15%。

5月出口量环比提升
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口量5.30万吨,环比下降9.71%,同比提升11.59%;1-5月累计出口量24.38万吨,同比增长15.26%。5月,国内正值传统淡季,农药领域及日化领域需求均释放有限,而国内供应压力仍存,因此卖方通过增加出口,以转移供应压力,国内出口量较4月增加。从同比变化来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口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近两年在表活供应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套利释放,带动了表活出口增加。

从出口贸易伙伴来看,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口TOP10贸易伙伴出口量为2.87万吨,占比54.14%。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阿联酋位居出口贸易伙伴首位,出口量0.43万吨,占比8.08%;俄罗斯位居第二,出口量0.38万吨,占比7.24%;越南位居第三,出口量0.38万吨,占比7.20%。2025年1-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累计出口量位居前三的贸易伙伴分别为越南、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累计出口量5.11万吨,累计占比20.98%。从总体出口贸易伙伴来看,出口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对表活的需求增长。
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出口收发货地来看,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出口收发货地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累计出口量3.75万吨,占总量的70.76%。从2025年1-5月累计出口量的收发货地来看,主要集中于上海、江苏、浙江,累计出口量16.75万吨,占比68.71%。

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净出口量环比提升12.32%
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依旧表现为净出口趋势,并且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在月内增加,因此净出口量环比提升。基于海关进出口数据计算得出,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净出口量约4.44万吨,同比提升19.12%。1-5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累计净出口量20.20万吨,同比增加3.85万吨,增幅23.55%。
未来随着中国非离子表活供应能力的逐年提升,出口量有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不过增速或较前期放缓,净出口格局有望呈现常态化。
